我們一定都有過這些經驗:坐一段時間之後站起來聽到膝蓋或是髖關節附近發出很大的喀喀聲,或是偶爾轉頭時聽到脖子後面發出啪的聲音,當這種聲音出現,難免會感覺身體像是要受傷了一樣稍微擔心,但又不覺得有哪邊有疼痛,究竟關節發出聲音代表什麼訊息?又應該要如何解決?本篇文章將會分析關節發出聲音的原因與種類,並告訴你解決方法!
標籤:
膝蓋
-
-
在大部分日常生活及運動中都需要髖內轉活動度,包含蹲、跑、跳或投擲等。內轉發生在水平面上且動作角度小,相較於其他大角度的動作,如髖屈、髖伸等,容易被忽略。然而,若其活動度不足,很可能造成下肢三關節(髖、膝、踝)的傷害,甚至可能造成軀幹及肩膀不適。因此,本篇文章將介紹髖內轉角度量測以及相關問題。
-
髕骨是膝蓋前面的一塊凸起的小骨頭,對膝蓋與下肢的活動有很重要的力學功能。這塊骨頭像是列車一樣,在大腿股骨形成的軌道上有其運行的適當軌跡。如果運行的順利,在日常生活或是運動的時候就會讓大腿的肌肉省力很多;相反的,如果列車行走的不順利,會容易導致膝蓋附近的疼痛。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若是列車從軌道上脫離時會發生的狀況:髕骨脫臼(patellar dislocation)。
-
韌帶傷害很常見出現在踝關節、膝關節與肘關節,喜歡運動的人尤其容易會出現韌帶相關的傷害,例如NBA 球星 Anthony Davis二月時的扭傷、臺灣王牌投手王建民生涯關鍵的三壘跑壘扭傷都是著名的案例,而韌帶受傷對於運動的影響有多少?韌帶受傷又是如何分級的?這篇文章都會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