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ity-intro-cover

關節活動度介紹|運動前最需要知道的事

作者 AllenPhysio

前言

身體在活動時,是透過協調地活動各個關節,去做出我們所想要的動作,達成特殊目的。因此,不論從事任何運動,關節活動度都非常重要。如果有出現活動度不足的狀況,就需要其他關節動更多來代償,或是根本就做不到想做的動作。本篇文章將介紹活動度是什麼以及一些不同的定義。

醫療免責聲明

任何症狀因人而異,瞭解症狀的同時,也要瞭解如何可以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若您的症狀短期內惡化或是長期困擾您,建議了解症狀的同時,也直接尋求專業的醫療管道,治療交給專業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恢復的速度才會更快哦!

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 ROM)

關節活動度是關節能夠活動的範圍,可以分別在被動(僅受軟組織及關節限制)及主動(加上肌肉控制)狀況下用測角儀量測。表達方式須包含關節、做什麼動作及角度範圍,如肩關節屈曲 0°~180°。不過一般 0° 會省略不講,除非個案關節卡住,不是從 0° 開始做動作才會特別列出,因此很多人會把關節活動度誤解成是一個角度。

https://i0.wp.com/moofinpt.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mobility.jpg?resize=500%2C334&ssl=1

被動活動度(Passive ROM)

被動活動度一般稱為柔軟度(flexibility)。在關節受到外力作用(如重力或別人幫忙壓)下,所被量測出的終端角度,通常角度會比較大。但在最大角度時,肌肉沒有辦法出力,自身沒有辦法控制關節動作,僅受軟組織的被動張力來限制關節。

主動活動度(Active ROM)

平常所說的活動度是指主動活動度(mobility),也就是肌肉有參與出力,關節在我們自身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所能夠運動的範圍,通常角度比較小。

當我們在評估自己身體狀況時,要特別注意不是柔軟度好的人,活動度就很好。有許多筋很軟的人在做運動時仍有可能因肌肉控制能力不佳而使活動度不足,導致傷害。

活動度要多大?

活動度是否足夠取決於個人需求。就像小時候測坐姿體前彎時,有些人可能連起點都碰不到,但一般運動還是可以做得很好,原因是因為很少動作跟坐姿體前彎有關。每個動作的主要活動關節以及活動度需求都不同,不能因為單一個動作活動度很好,就假設做其他動作也一樣。

人體關節有些先天就比較僵硬,在進行運動前,需要先評估接下來會用到哪一些關節,針對較緊繃的關節先做一些動作將其變鬆,讓身體能夠動得更加順暢。

https://i0.wp.com/moofinpt.com/wp-content/uploads/2022/05/forwadbending.jpg?resize=500%2C333&ssl=1

承重 vs. 非承重的活動度

非承重(non-weightbearing)的狀況下,我們上述所談的主動及被動活動度,才會比較容易被區分出來;如果是在承重(weight-bearing)的狀況下比較難分辨是身體主動做動作還是重力所致。因此量測承重動作的活動度,比較不會分開討論是主動或被動。

下肢動作很多都是在承重之下執行,因此特別討論承重之下的活動度有其重要性,尤其有研究指出,承重及非承重的情況下量測的活動度並沒有很好的相關性。也就是說,如果要評估的動作是在承重的狀況下執行,如深蹲、硬舉、跑步站立期等,就需特別在承重時評估,不能用非承重下量測的結果類推。

深蹲是承重動作之一
深蹲是一個經典的承重下訓練動作

總結

  • 關節活動度是一個範圍,而不是單指一個角度
  • 柔軟度好,不代表在運動時有好的活動度
  • 活動度足夠於否取決於要從事什麼運動(需求)
  • 承重之下的活動度需要特別評估,不能直接以非承重下量測的結果類推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在 Instagram 上追蹤 Moofin_pt 並將此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閱讀更多文章

醫療免責聲明

任何症狀因人而異,瞭解症狀的同時,也要瞭解如何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若您的症狀短期內惡化或是長期困擾您,建議了解症狀的同時,也直接尋求專業的醫療管道,治療交給專業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恢復的速度才會更快哦!

Copyright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azoPhy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