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是從事任何運動的人都有機會遇到的運動傷害之一,扭傷後在不同時間點應該要有不同的治療對策,最一開始受傷時急性期需要好好固定,避免過度腫脹與功能退化,接下來要讓韌帶好好修復,同時重新建立正確的關節活動度與肌肉力量,最後是要結合功能性的訓練讓腳踝可以重新應付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動作。
關於更多腳踝扭傷的知識請參考:腳扭到都好不了?腳踝扭傷自救大破解|想擺脫玻璃腳踝你要知道⋯⋯
作為熱愛運動的人,受到運動傷害最在意的不外乎就是要暫時停止運動,等到傷害恢復後才能夠繼續再回歸運動場上,也因為帶著一顆熱愛運動的心,許多人在扭傷腳踝後休息三天就會馬上再回去運動,這時很容易會產生二度傷害,甚至造成永久性的腳踝損傷。
回歸運動場的評估標準 — PAASS 評估標準
針對腳踝扭傷的個案因為傷害太過常見,急性期的處理方式也都已經有明確的指示,同時大部分人只要不會疼痛就會重新回歸運動場,因此過往在針對腳踝扭傷後的回場評估實驗較少,今年透過Smith 的研究,調查超過 100 位世界各地不同賽事等級的防護人員意見,整理出評估腳踝扭傷後是否能夠回歸運動場的 PAASS 評估標準。
疼痛嚴重程度(Pain)與感覺動作控制(Sensorimotor control)
疼痛的經驗從醫學專業層面來看是相當複雜的,適當的疼痛有助於我們感知到身體發出的警訊,但有時過度的疼痛卻會讓我們不敢做出任何動作。針對腳踝扭傷的個案,若是疼痛持續或是運動後時常感到疼痛,可能代表韌帶或肌肉組織修復狀況不佳,在運動時也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影響運動表現。
心理上的壓力會間接影響到我們感覺動作控制,有時是因為疼痛而下意識的避免使用受傷的那隻腳承重或是做動作,有時是因為擔心再次受傷而過度使用膝蓋或是髖關節,不論哪一種情況,久而久之都會讓身體習慣不正確的動作模式,增加其他部位受傷的風險。
腳踝復原狀況(Ankle impairments)
腳踝復原狀況最主要需要觀察的是腳踝的基本活動度是否足夠,扭傷的人常常會產生肌肉緊繃,活動度受限的問題,動作受限的腳踝會使我們回歸運動場後再受傷的風險增加。同時也需要訓練控制腳踝動作的肌肉力量,幫助我們可以在做出快速轉向或是落地的動作時能適當的靠肌肉來穩定身體,比較不容易再次扭傷。
運動員自我認知(Athlete perception)
這邊雖然指運動員,但對任何人都適用,對自己身體或是受傷狀況的認識是能否回歸運動場很重要的標準,若是不了解目前身體的狀況就貿然進行高強度運動,只會讓自己受傷的風險大幅增加,也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運動傷害。扭傷有時是一瞬間突然產生的意外,我們無法避免,但扭傷之後應該要更了解腳踝的狀況,像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就正在增加自己對於腳踝的認知!
回歸運動場之前,也應該要建立足夠的信心,透過適當休息與運動訓練建立基本的腳踝能力,慢慢訓練進階一些的功能性動作,在正式回歸運動場之前,透過PAASS 的項目審視自己恢復的狀況,回歸運動場後就不用再擔心腳踝的狀況。
運動與功能表現(Sports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
常見用來評估腳踝扭傷的動作有很多,列舉一些例子(從最簡單到最難):
- 能主動做出腳踝內翻與外翻動作
- 腳跟對腳尖雙腳站立平衡
- 單腳站立平衡
- 雙腳跳躍
- 單腳跳躍
- 不同方向的跳躍、敏捷度訓練
能執行不同方向跳躍且沒有疼痛感覺與不穩定的動作產生後就可以慢慢增加運動訓練的量,直到完全回歸運動場。
未被納入評估的項目
在這篇研究當中,有一些項目是相關專業人員認為不需要被納入評估的,例如:影像的結果、觸診疼痛的程度、韌帶鬆弛的程度。這些項目被認為隨著受傷後治療的進行,這些檢查會評估到的問題都應被解決,另外,這些項目也被認為與回歸運動場的運動表現沒有直接的相關性。
受傷的人自己填寫的評估量表與評估人員最基本的理學檢查也被認為與回歸運動場的評估沒有相關,因為這些內容不能直接反應運動表現。
結語
腳踝扭傷算是運動傷害當中非常常見的傷害之一,看似輕微的扭傷,也可能導致日後進行其他運動時受傷風險更增加,對於生活上的功能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影響,認識傷害與其相關處理的方式,在運動表現或是日常生活功能上都會有更好的品質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