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前言
手肘內側韌帶受傷非常容易出現在過肩運動員身上,例如棒球投手與網球選手,而受傷後時常會影響到選手的職業生涯,這類型的運動傷害也時常發生在一般人身上,發生手肘內側韌帶受傷之後,究竟影響手部哪些功能?又要如何去進行處理與治療?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了解更多!
手肘解剖構造
手肘是由上臂肱骨連接前臂的尺骨與橈骨,骨頭連接的部分形成手肘關節,肌肉與韌帶會跨過關節,在進一步了解韌帶之前,要先知道手肘如何動作。
手肘動作:屈曲(flexion)與伸直(extension)
手肘是一個樞紐關節(modified hinge joint),可以執行屈曲與伸直的動作,例如提包包時,手肘就是呈現彎曲的動作,相反的動作則稱為伸直。這些動作主要透過手臂的肌肉(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來完成。
手肘動作:外翻(valgus)與內翻(varus)
除了彎曲與伸直以外,手肘因為骨頭結構的關係,也可以做出外翻與內翻的動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希望手肘產生過大的外翻或內翻,這時就會需要依靠韌帶來幫助手肘關節穩定免於受傷。
手肘內側:尺側副韌帶
手肘內側的韌帶統一稱作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但其實會分成三個不同的韌帶束(Bundle of ligament),分別是前束、後束與水平束。這三者可以共同保護手肘,避免動作角度過大造成受傷。
關於手肘外側的韌帶介紹,你可以參考:手肘外側痛不一定是網球肘|手肘外側韌帶損傷
在一般情況下,尺側副韌帶在手肘屈曲約 50 度到 70 度時,提供最多穩定度的保護,如果手肘的尺側副韌帶受傷,手肘很可能在屈曲的時候感覺到不穩定。
受傷機制
韌帶只有在手肘反覆承受過大的張力與瞬間產生過大角度的動作時才會受傷。以手肘尺側副韌帶來說,當手肘承受撞擊出現快速且劇烈的肘外翻,或是像棒球選手反覆執行投球動作對手肘內側施加過多壓力時,才可能導致韌帶撕裂。
關於韌帶受傷的分級,你可以參考:韌帶受傷影響運動生涯?韌帶簡介與傷害分級介紹
尺側副韌帶的三個韌帶束當中,前束可以提供手肘最多穩定度,也因此大多數我們聽到的尺側副韌帶受傷大多都是指尺側副韌帶的前束受傷。
治療方式
韌帶受傷後,理論上應遵照軟組織受傷處理原則進行治療,前期主要目標為度過發炎期,並且避免關節過度腫脹而影響後續復健進度。當發炎期過去,就可以選擇進行手術或是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
考慮受傷程度、年紀、運動生涯規劃等等因素,進行保守治療也是一個選項,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保守治療會包含物理治療、輔具使用、增生注射治療。
手術治療- Tommy John surgery
如果進行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是運動員想要回歸到高強度的運動賽事當中,就會建議進行手術。
手肘尺側副韌帶最有名的手術治療稱作尺側副韌帶重建術(俗稱 Tommy john surgery),大多在媒體報導時會聽到的是英文的俗稱,因為 Tommy John 是第一位接受此手術的大聯盟投手,在術後也成功回到球場上,才使得這項手術變的出名。
Tommy John 手術會取身上某一處的肌腱作為韌帶進行重建,常見的選擇如掌長肌(palmaris longus)、股薄肌(gracil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蹠肌(plantaris)。
手術後至少固定六到九週,再繼續進行後續復健。如果是運動員,以大聯盟選手為例,手術後到回歸賽場基本上需要至少十二個月的時間。(延伸閱讀:大谷翔平的手肘內側副韌帶傷勢)
註:手術都有其風險,即便是現在,Tommy john 手術仍有失敗的風險存在,因此不建議為了追求更好的運動表現而進行手術破壞原有的身體結構。
結語
喜歡執行過肩運動如棒球、網球、田徑投擲的人,需要特別注意運動量的管理與技術執行的正確性,避免過量運動或反覆執行錯誤動作導致手肘產生韌帶的傷害,若有發現手肘內側出現異常聲響或疼痛,建議儘速尋求復健科醫師或骨科醫師的協助,避免傷害擴大。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在 instagram 上追蹤 Moofin_pt 並將此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