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肩夾擠症候群主要是因為肩膀在活動時,關節沒有辦法很穩定的活動,骨頭就會夾擠到周遭的軟組織,進而導致發炎損傷,使得做動作時會疼痛。這篇文章會以肩膀周圍的構造及功能為主軸,帶你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醫療免責聲明
任何疾病或傷害的症狀都因人而異,瞭解症狀的同時,也要知道如何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若您的症狀短期內惡化或是長期困擾您,建議直接尋求專業的醫療管道,交給專業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進行評估及治療,恢復的速度才會更快哦。
解剖構造介紹
盂肱關節
盂肱關節是由肩胛骨上的肩盂及肱骨頭形成的關節,而肱骨頭相較於肩盂大很多,就像一顆高爾夫球放在球座上,關節本身的穩定性不是很好,因此周遭的韌帶及肌肉在穩定肩關節上就扮演很大的角色,若韌帶鬆弛或肌肉無力會較容易產生肩夾擠。
旋轉肌袖
旋轉肌袖是由四條肌肉所組成,分別是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及肩胛下肌。這四條肌肉緊抓著肱骨頭,將其穩定在肩胛骨上,使得肩膀在做動作的時候能夠很平順。然而,在肩夾擠症候群中,很多時候都會伴隨著旋轉肌袖受傷,導致穩定性下降,使得肩關節更容易夾擠,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進行運動治療時,有很大的重點是要重建或強化旋轉肌的功能。
肱二頭肌
肱二頭肌是由兩條肌束從不同起點匯集成一塊肌肉,而跟肩膀的穩定性較有關的就是肱二頭肌的長頭。其經過肱骨連接到肩盂的上方,因為解剖位置跟功能都和旋轉肌袖很接近,任一條肌肉受傷後很常互相影響,導致症狀越來越惡化。
滑液囊
滑液囊存在於主要關節附近的骨頭、肌肉及肌腱之間,可以減少摩擦,保護組織,但其本身如果受到過度的刺激也會導致發炎。在肩夾擠症候群中比較常受傷的就是肩峰下滑液囊,其位於棘上肌之上、三角肌及肩峰之下,因為位置上有所重疊,所以在觸診或疼痛位置上比較難判定是否有發炎,通常會進一步用超音波影像來做鑑別診斷。
什麼是肩夾擠
一般我們在舉手時,肩胛骨及肱骨必須在對的位置下活動,需要由肌肉、關節、韌帶共同提供良好的穩定性,只要肩胛骨或肱骨其中一方的控制不好,就會使某些軟組織的壓力過大,最終產生傷害。要注意的是,肩夾擠其實只是關節活動不順的一種現象,為比較籠統的說法,並不專指哪個組織受傷,在不同角度下的動作,會夾擠到的組織都不太相同。
長時間夾擠後會造成:
旋轉肌袖肌腱炎/撕裂
二頭肌肌腱炎
肩峰下滑液囊炎
與五十肩的差別
五十肩為沾黏性關節囊炎,就像關節整個被塗了膠水一樣,手舉到某個角度會完全卡住,病程初期因為整個肩關節都在發炎的緣故,不動就會感到疼痛。而肩夾擠只是在舉手其中的一段角度會使周邊軟組織的壓力變大,是可以忍痛把手舉起來的,在角度方面限制不大,不動的時候一般不會感到疼痛,除非先前有做高強度的運動使得組織發炎的很厲害。
然而,肩夾擠後導致的肌腱或滑液囊發炎,若長時間不處理,也可能演變成次發性五十肩,這時的症狀就會不典型,沒辦法以上述的這些特徵明顯區分。
治療方式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會以肌筋膜平衡及動作控制的概念來切入,透過評估周遭軟組織及動作模式來給予相對應的治療,包含徒手、儀器、運動治療及功能性訓練等等,以非侵入性之方式達到疼痛及整體功能的改善。
肩峰下減壓手術
手術的目標為創造更大的肩峰下空間,切除肩峰上的骨刺或部分的骨頭及清掉一些增生組織,有些甚至會切除韌帶,讓周遭的軟組織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滑動。
肌腱修補
以關節鏡的方式進入,修補受損的肌腱,通常會和肩峰下減壓手術一起施行。
超音波導引注射
直接針對發炎的組織注射消炎藥物,以達到止痛目的。若是肌腱有撕裂,也會考慮PRP(platelet-rich plasma) 或葡萄糖注射,促進肌腱的修復。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訂閱 Moofin 電子報並將此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