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前言
一般來說,常見的肩夾擠會發生於肩峰下空間,造成棘上肌損傷而引起肩膀前側疼痛。然而,有一部份的人會在位於肩峰前側的喙突處產生喙突下夾擠,使肩胛下肌肌腱產生部分或完全斷裂。由於疼痛處同樣是發生在肩膀前側,因此很容易被誤當為一般的肩夾擠來治療,導致治療效果不彰。本篇文章將介紹什麼是喙突下夾擠以及會產生什麼影響。
醫療免責聲明
任何症狀因人而異,瞭解症狀的同時,也要瞭解如何可以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若您的症狀短期內惡化或是長期困擾您,建議了解症狀的同時,也直接尋求專業的醫療管道,治療交給專業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恢復的速度才會更快哦!
流行病學
肩關節周遭組織受傷的人中,約 27% 的個案有肩胛下肌撕裂;旋轉肌受傷的人中,約 35% 的個案有肩胛下肌撕裂。另外,在上盂肱韌帶(superior glenohumeral ligament)及喙肱韌帶(coracohumeral ligament)受傷的人中,高達 80% 的個案會伴隨肩胛下肌撕裂。若是有肩胛下肌撕裂,通常都會伴隨著其他旋轉肌的傷害(74%),只有少數人是只有肩胛下肌撕裂(21%)。由此可見,肩胛下肌的傷害其實並不少見,不過很少單獨出現。
解剖構造介紹
骨頭
喙突下空間主要是位於肱骨頭及喙突之間。若是喙突下空間先天就比較狹窄,容易使肩胛下肌被肱骨頭及喙突夾擠,使得肩胛下肌撕裂風險上升。肩膀在做屈曲、內收及內轉(Flexion, Adduction, Internal Rotation, 縮寫成 FADDIR)時,會使喙突下空間變得比較狹窄。如果長期需要做類似動作,如丟球、開車或寫黑板等,也可能使受傷風險上升。
肌肉
喙突下夾擠會使肩胛下肌肌腱產生撕裂,主要會在肌腱上半部且靠關節面側,使得前側肩膀穩定性下降,容易讓二頭肌長頭肌腱脫位,產生繼發性傷害。
被動組織
肩袖間隙(rotator interval)是在喙突及肱骨間提供穩定的區塊,位於棘上肌及肩胛下肌之間,其包含前側關節囊、上盂肱韌帶(superior glenohumeral ligament)及喙肱韌帶(coracohumeral ligament)。若是穩定性不足,容易產生喙突下夾擠;而喙突下夾擠也可能使這些組織發炎增厚,讓空間變得更加狹窄,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致病機轉
Roller-wringer effect
若是在動作中,喙突及肱骨頭間距離太小,會使得肩胛下肌肌腱的上半部分被兩者來回絞壓,使得肌腱產生損傷。看起來很像古時候用來絞乾衣服的機器,因此叫 Roller-wringer effect。
所受張力過強
肩胛下肌肌腱在被夾擠時,主要會在靠喙突側受到壓迫力;在靠近肱骨頭關節面處受到張力。因為肌腱本身比較沒有辦法抵抗張力,所以損傷處通常會發生在靠近關節面的地方。
可能症狀
- 在肩膀做屈曲、內收、內轉時產生疼痛,如丟球、開車或寫黑板等動作
- 疼痛往下傳到上手臂及前臂處
- 喙突上有壓痛
- 肩關節角度受限,特別受限於內收及內轉
- 於肩關節屈曲 80~130 度時產生疼痛
臨床測試
喙突夾擠動作測試
可以使用霍金斯–甘迺迪(Hawkins-Kennedy)測試。將個案肩膀屈曲 90 度、手肘彎曲 90 度後,做內轉及一點內收的動作,此時會讓喙肱距離縮小,若有疼痛產生,則可能有與喙突下夾擠相關的肩胛下肌肌腱撕裂。
肩胛下肌肌肉測試
另外可以透過以下肌肉測試來判斷肩胛下肌肌腱是否有產生損傷。
- 熊抱測試(bear hug test):圖左。讓個案掌心搭在對側肩膀上,抵抗測試者給的阻力
- 壓肚子測試(belly press test):圖中間。讓個案手肘彎曲 90 度後,用掌心壓著肚子,抵抗測試者給的阻力
- 離背測試(lift-off test):圖右。讓個案手背放在下背上,將手背抬離
以上測試的動作主要都是在做內轉的動作,如果產生疼痛則可能表示肩胛下肌有受損。
總結
喙突下夾擠可能會使肩胛下肌肌腱產生撕裂,並使得肩膀穩定性下降,很常伴隨著周遭組織的傷害。了解背後機轉及相關解剖構造可以幫助我們在處理肩關節傷害時,能夠做更完整的評估,使往後治療的狀況更順利,加速復原速度。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在 Instagram 上追蹤 Moofin_pt 並將此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