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前言
韌帶傷害很常見出現在踝關節、膝關節與肘關節,喜歡運動的人尤其容易會出現韌帶相關的傷害,例如NBA 球星 Anthony Davis二月時的扭傷、臺灣王牌投手王建民生涯關鍵的三壘跑壘扭傷都是著名的案例,而韌帶受傷對於運動的影響有多少?韌帶受傷又是如何分級的?這篇文章都會告訴你!
醫療免責聲明
任何症狀因人而異,瞭解症狀的同時,也要瞭解如何可以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若您的症狀短期內惡化或是長期困擾您,建議了解症狀的同時,也直接尋求專業的醫療管道,治療交給專業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恢復的速度才會更快哦!
韌帶構造介紹
韌帶是指連結兩個骨頭之間的結締組織,身體當中任何關節都會有韌帶的存在。主要的功能是提供關節被動的穩定,由於韌帶不像是肌肉會收縮,只有在關節被伸展到比較延長的位置時,韌帶才會在被動被伸長的情況下提供穩定度。
在提供被動穩定度的同時,韌帶當中包含很多神經的末梢支段,這些神經的末梢可以提供大腦關節位置的資訊,讓身體有更好的本體感覺(知道身體關節所處位置跟角度的能力)與協調性。
韌帶位置
身體當中不論任何組織受傷時,都會需要血液提供養分讓受傷的組織可以順利的生長。關節當中血液與養分充足的位置通常在關節囊內,因此我們會根據韌帶生長的位置,將韌帶分為關節囊內、關節囊上與關節囊外的韌帶,不同位置的韌帶受傷的預後也會不同。
韌帶撕裂分級
韌帶提供關節一個特定方向的穩定度,關節動作時如果活動的角度太大,韌帶就會被拉緊使關節不至於脫位,但如果瞬間活動程度過大(例如常見腳踝過度內翻的扭傷)或是長時間的施加壓力在特定韌帶上(例如過肩運動常見的手肘內側副韌帶受傷),就會導致韌帶無法負荷而撕裂。
根據韌帶撕裂的程度我們將傷害分成三級,可以方便醫療人員在討論個案狀況時可以快速瞭解傷害的嚴重程度與簡略的判斷預後。
第一級:輕微受損
第一級的韌帶傷害是構造上的受損,受傷程度只限於微觀的組織層面,外觀上並不會有明顯症狀表現,只會有局部的觸壓會感覺到疼痛,除此之外並不會影響到穩定度與運動表現。
第二級:部分撕裂
第二級的韌帶傷害是程度比較大的部分撕裂,會造成視覺上可見的腫脹與明顯的處壓疼痛,即便如此,第二級韌帶傷害對關節穩定度的影響仍小。
第三級:完全斷裂
第三級的韌帶傷害是最嚴重的完全斷裂,會造成比第二級傷害更嚴重的腫脹與處壓疼痛,同時會明顯影響關節的活動度。
受傷後應訓練的能力
急性受傷後的組織都會經歷發炎反應,例如腳踝扭傷就有特定傷害的分期與對應治療的方式。傷害發生後復原到一定程度時,必須要加上運動訓練與協調性訓練,才能夠讓回到運動場後再次受傷的風險降低。
本體感覺與平衡能力
韌帶當中具有豐富的本體感覺受器,受傷後會造成大腦對於關節位置的認知退步,簡單說就是大腦會不知道現在關節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以腳踝為例,如果腳踝已經被擺到快要翻船的角度,大腦還沒有自覺,就會來不及將肌肉收縮把腳踝擺正,進而導致腳踝再度扭傷的情形發生。
而本體感覺與平衡能力息息相關,擁有好的本體感覺再加上平衡訓練動作,可以讓大腦的對受傷關節的動作控制掌控度增加,進而在運動時保持身體的穩定。
運動表現相關能力
訓練完基本的本體感覺與平衡能力後,還需要訓練的就是運動表現的相關能力,例如爆發、快速折返等等動作,這些動作常與運動表現相關,如果沒有做好這些訓練就回歸高強度的競賽當中,再受傷的風險會提高許多。
其他能力
其他在韌帶受傷後需要訓練的內容還包含像是需要增加對傷害的認識,知道自己目前受傷的情形如何,以及運動或訓練時有怎麼樣的感覺就應該要暫時停止,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訓練的效果與進步的程度都會相對受限。回歸運動場上的時間點也會相對比較晚。
總結
韌帶受傷是運動傷害當中也相當常見的一種傷害類型,也會發生在身上各個關節處,對傷害有足夠的認識,即使真的遇到受傷的情況,也能夠循序漸進的訓練,讓日後恢復的狀況更佳,受傷後心理上的壓力也會相對較小。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在 instagram 上追蹤 Moofin_pt 並將此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